????
导读晕厥是因各种原因导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意识障碍,目前多数急诊科并没有针对晕厥的最佳评估方式。多国研究表明,现有的各类评估方法存在实践差异、评估成本较高、获益不明确等不足,只有少数国际指南给出了急诊科晕厥处理建议,这可能与晕厥急诊处理相关证据有限有关。年9月,北美和欧洲晕厥专家在意大利组织了一场多学科研讨会,以期改进特尔斐共识并制定最佳急诊科晕厥管理办法。[EurHeartJAug4]图概念模型:急诊科晕厥管理(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以下为急诊科晕厥管理共识文件中需要记住的10项要点:
1.当前多数急诊科晕厥评估方法存在实践差异、成本较高、获益不明确等缺陷,北美及欧洲晕厥专家多学科研讨会拟制定最佳急诊科晕厥管理方法。
2.晕厥是脑部暂时性供血不足所致一过性意识丧失,其特征是发作快、持续时间短,患者可完全自行恢复。
3.晕厥评估应包括病史询问、身体检查、心电图(ECG)、卧位及站立血压测量,并根据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后续检查(如血检、颈动脉窦按摩、超声心动图、X胸片及血气分析)。
4.目前我们并不清楚住院治疗能否减少晕厥原因不明者的不良事件,医院收治患者时应考虑治疗成本、可能发生的住院相关不良事件及住院临床实用性。
5.尽管有学者提出在晕厥风险分层中应用生物标志物的观点,但共识不推荐这类生物标志物用于当前的常规治疗。
6.高危患者至少具备一种高危特征:
·运动中晕厥、卧位晕厥、伴胸部不适感及晕厥前心悸;
·猝死家族史;
·心衰、主动脉狭窄、左室流出道疾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LVEF<35%、既往室性心律失常、冠心病、先心病、既往心梗、肺动脉高压、植入ICD;
·血红蛋白<9g/dl、急诊科最低收缩压<90mmHg、窦性心动过缓<40bpm;
·新发或既往已知LBBB、双束支传导阻滞及轻度房室传导阻滞、Brugada心电图特征,还有急性缺血、非窦性心律(新发)、双束支传导阻滞及QT间期延长(ms)对应的心电图变化。
7.低危患者为携带下列危险因素或不携带高危因素的患者:
·年龄40岁以下;
·站立时晕厥、由卧位起立时晕厥/坐位晕厥、晕厥前恶心或呕吐、晕厥前激动及疼痛、不良情绪或咳嗽、排泄、排便引发的晕厥;
·多年晕厥病史且发作特征相同。
8.具备以下特征的患者既非高危也非低危:
·患有低危患者特征以外的合并症;
·无合并症但晕厥特征令人担忧;
·不携带任何低危或高危因素。
9.中危与高危患者应在急诊科开始进行监测,低危患者无需额外检查,可做门诊患者处理。
10.存在下列特征者视为阳性监测结果:
·意识丧失3秒以上;
·持续或非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无论有无症状);
·高级房室传导阻滞;
·心动过缓<30bpm(无论有无症状);
·心动过缓<50bpm(有症状患者);
·心动过速>bpm(有症状患者)。
温馨提示
我们开通评论功能啦,
欢迎大家踊跃发言哦!
赞赏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