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窦性心动过缓 >> 疾病病因>> >> 大肠杆菌肠炎

大肠杆菌肠炎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17-11-16 3:22:23   点击数:
  

大肠杆菌是大肠埃希菌的简称,是人类肠道正常菌群的主要成员。引起人类腹泻的大肠杆菌总称为致腹泻大肠杆菌;依其发病机制,可分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粘附性大肠杆菌、集聚性大肠杆菌。

※※※※※※※※※※※※※※※※※

发病机制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力主要包括侵袭力、肠毒素、粘附素、类志贺毒素等,不同菌株的致病机制不同。

1、侵袭力:有侵袭力的菌株(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依靠自己的侵袭力(K抗原、菌毛)直接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并在其内繁殖。然后进入固有层继续繁殖,并引起小肠、结肠的炎症反应。

2、肠毒素: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毒素称为大肠杆菌肠毒素。可致小肠分泌功能亢进,引起分泌性腹泻。

3、黏附素:以前称为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的黏附因子(EAF),作用于细胞产生病理损害,主要破坏微绒毛。

4、类志贺毒素:又叫Vero细胞毒素(VT),能产生Vero毒素的大肠杆菌统称为产志贺毒素性大肠杆菌(STEC)。EHECO:H7即属于此类。可损伤胃肠道黏膜、微血管导致肠黏膜缺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也可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引起溶血尿毒综合征;另外受累的血管内皮细胞脱落,暴露胶原纤维血小板聚集,触发凝血、溶血过程,导致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流行病学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病人有急性期病人和慢性期病人。

暴发大多由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另外某些动物,主要是家畜、家禽等也可作为本病的传染源。

本病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卫生条件比较落后地区发病高。温带和寒带地区发病有明显季节性。

※※※※※※※※※※※※※※※※※

临床表现

由于不同类型的大肠杆菌各菌型间的毒力、侵袭情况不同及机体抵抗力的差异,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1、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肠炎流行于夏季,潜伏期1-2天。

轻症仅大便次数稍增多,性状轻微改变,排几次稀便后即痊愈。

重症可有发热,呕吐,腹泻频繁,每天腹泻10-20次,常为黄绿色水样便,混有少量黏液,可有腥臭味,亦可有牛奶色或米汤水样便,与霍乱基本相似,镜检可有少量白细胞。病程一般为3-7天,亦可较长。体温可持续在38-40摄氏度,由于大量吐泻呈现明显脱水和酸中毒症状,可出现急性肾衰竭。治疗不及时,婴幼儿患儿可发生死亡。

2、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症状与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肠炎相似。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泻为水样泻,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潜伏期13-24小时。起病急,高热,腹泻频繁,大便黏冻样含脓血。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和里急后重。症状与细菌性痢疾极为相似,并可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甚至休克。需做大便细菌培养以鉴别。

4、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感染EHEC后潜伏期为3-4天,最长可达10天,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轻症仅表现为非血性水样便,常伴有腹痛,可有低热、恶心、呕吐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5-10天痊愈。

重症起病急,腹痛较剧,排便开始为黄色水样便,后可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常无白细胞。约7%的病例可伴发溶血尿毒综合征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生在婴幼儿及年老者。少数患者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惊厥等并发症。

※※※※※※※※※※※※※※※※※

诊断

在流行期,凡腹泻的患者应首先考虑为大肠杆菌胃肠炎,进行观察隔离治疗,等待病原体检查确诊。在非流行期,特别是散发病例,仅靠临床难以确诊,必须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

※※※※※※※※※※※※※※※※※

治疗

一、治疗原则

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二、治疗方案

(1)饮食治疗

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以缩短腹泻后的康复时间。有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可少量多次予口服补液盐),好转后继续进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2)体液疗法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口服补液盐可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中度以上脱水、呕吐腹泻重的患儿需静脉补液。

(3)抗菌治疗

根据临床特点,针对病原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可选用敏感抗生素(儿童首选三代头孢菌素),疗程5-7天。但不同致病菌引起的腹泻,治疗略有不同。

ETEC(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本病多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在5-7天,大多数ETEC感染性腹泻不需要应用抗生素,只需对症补液支持治疗,即可自愈。少数重症患者病程可迁延长达月余,需抗生素药物治疗。

EHEC(出血性大肠杆菌):对抗生素多敏感,多数患者为自限性。但有研究发现抗生素的使用可增加细菌释放志贺毒素,导致发生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的危险性增加,故不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

(4)肠道微生态疗法

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

(5)粘膜保护剂

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与肠道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可增强其屏障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如蒙脱石散。

※※※※※※※※※※※※※※※※※

预防

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病人,及时就诊,了解大便情况,有无症状与体征,及时检出复发者及慢性病人;病人或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腹泻病,应立即就诊、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给水卫生及饮食卫生;抓好粪便管理;卫生部门要定期对水源水质和消毒效果进行检查。

保护易感人群: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饮水卫生,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

本期介绍到此结束,谢谢阅读!

急性细菌性痢疾

旅行者腹泻

非伤寒沙门菌胃肠炎

儿研所感染科

欢迎







































白癜风的饮食
怎么样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jbby/7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