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深圳制造”
首届深圳文博会获得美满成功,在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国内首次举行的综合性、国际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会,何以选择了深圳?深圳的“文化实验”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在全国较早、较快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之一。近年来,人们欣喜地发现,结出了经济硕果的深圳原来也是一片文化的“试验田”。在这里,无论是文化体制改革,还是文化产业发展都先行一步,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深圳制造”。在一些地方艺术院团改革踌躇不前时,深圳市属三个艺术院团全面改革了;在一些地方文化市场仍为“多头执法”所困扰时,深圳早已成立了综合执法队;在一些地方仍在讨论“文化产业”的具体界定时,深圳华侨城的文化旅游、大芬村的“油画经济”已带来了上亿元的经济收入……为配合全省文化大省建设,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深圳提出了“文化立市”战略。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黄丽满进一步强调,建设高品位的文化城市,也离不开改革和创新。“深圳制造”之体制改革体制改革,买通“脉络”求发展体制对一个领域、一个社会,就如筋脉之于人体。一个人筋脉畅通,则神清气爽,充满活力。一样,扫除文化的体制性障碍,对繁华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也至关重要。“4局合一”推出“大文化管理体制”早在1989年,深圳市就成立了市文化委员会,统管全市文化艺术、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并组建了全国文化市场第一支综合执法监察队伍――深圳市文化稽查大队。尔后,市文委更名为市文化局,启用出版局、市广播电视局公章,加挂市版权局牌子。到1996年,构成了市文化局、出版局、市广播电视局和市版权局“4局合一”的大文化管理架构。这在全国具有创新意义。大文化管理架构不但减少了行政管理本钱,更实现了资源共享、调和管理,避免了由于不同部门职能交叉,造成的管理重复、混乱。目前,“深圳制造”的这类大文化管理体制,已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肯定,并将在全国推行。“三个转变”让文化走向社会2003年,深圳的“鹏城金秋艺术节”“深圳读书月”有点不寻常――深圳市文化局一改以往政府统包的办法,采取项目公开招标、拜托承办的方式。这一年,艺术节共投入365万元,其中政府只占95万元,企业占了270万元;“读书月”,政府投入启动经费80万元,却带动了700多万元经济效益。2004年,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也是采取承办权招标肯定的方式,由深圳两大文化团体承办,国家有关部门、广东省、深圳市政府全力推出和支持,成功举行了一个47.7万人次参加的文博会。这些“四两拨千斤”的做法,也可谓“深圳制造”。有专家说,实现“从以办文化为主到以管文化为主,从管直属文化单位到管全社会文化,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到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的三个转变,正是深圳市政府能够“小钱办大事”,让文化真正走向社会的重要缘由。“一团1策”创新“院团改革”文艺院团的改革历来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很多地方的文艺院团体制改革都处于进退两难境况。2004年,深圳采取“一团1策”的改革方案,对市属三个艺术院团全部进行改革:市交响乐团严格内部“末位淘汰”机制;深圳市粤剧团转变为股份制企业,实行员工持股;深圳歌舞团转制为华侨城团体所属的文化企业,员工双向分流。现任深圳歌舞团团长付宇对说,转制后,深圳歌舞团可充分整合华侨城优越的演艺资源,充分利用华侨城演艺活动面向大众、面向市场的平台优势,实现本身的发展和壮大的同时,努力创作更多精品。“一团1策”这1“深圳制造”方式,是在我国现实条件下,地方文艺院团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深圳制造”之产业开辟文化产业,乘借东风正扬帆市场经济的发达和务实创新的精神,使深圳人最早将文化与市场有机结合,在内地一些地方还在讨论“文化产业究竟是什么”的时候,深圳人已意想到文化也是生产力,“文化也是挣钱的事”,文化经济将是城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华侨城,首创文化旅游时期1989年,深圳华侨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华侨城”)在深圳推出了中国第一座主题公园――美丽中华,其每一年上亿元的经济效益,让人们明白,“旅游还可以这么办”。从此,一个文化旅游的时期开始了。时隔15年,在全国很多主题公园经营堕入重重困难的时候,华侨城团体旅游业却已构成一个集旅游、文化、购物、文娱、体育、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度假区。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让华侨城以锐意奋进的姿态在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中,仍占重要的一席之地。大芬村,小画笔画出大乾坤大芬村,深圳龙岗区一个占地4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人的自然村。15年前,香港画家黄江来到大芬,租用民房展开油画的创作和经销,逐步构成了油画生产、收购和集中外销的一条龙体系。如今,村里共有字画经营门店300多家,各类画家、画师、画工3000多人,年市场销售额达1亿元以上,成为了“中国油画第一村”,也是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小小画笔创造了经济奇迹。为了引导画家、画商走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实现艺术与市场的对接、才华和财富的转换,深圳市各级政府前后投入2000多万元“筑巢引凤”――建设油画街、展览厅、艺术广场,又将文博会分会场设在大芬。据悉,文博会期间,大芬分会场的成交额引人瞩目。一个打着“深圳制造”标签的大芬村向国内外展现出深圳文化产业的勃勃生机。文博会,让文化活动起来要把深圳做成文化的高地,成为世界一流文化精品的展现平台;同时要在深圳构筑文化的洼地,让文化资源充分聚集。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说:“建高地需要筑路,修洼地需要通渠,文化的发展需要有流通的渠道。文博会正是把深圳建设成文化高地与洼地的渠道。”从文博会的参展单位数、参观人数到成交金额,我们不难看出,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成功地为深圳、为全国的文化产业搭建了一个展现的平台、信息的平台、交易的平台。无疑,这1“深圳制造”将为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力、提速。从80年代的歌舞娱乐业,到90年代的文化旅游业,从最初的印刷业,到现在的平面设计业、广告业,从影视业到动漫业、IT业,无数的“深圳制造”让深圳的文化产业昂首走在了全国前列。2003年,深圳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65。在深圳“文化立市”战略中,文化产业将成为继金融业、物流业、高新科技产业后的深圳第四大产业。 “深圳制造”之群众文化群众文化,服务到位有特点深圳“文化立市”战略提出,要努力将深圳建成“两城一都”,打出“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这三张文化新名片。读书是大众最便利、最直接的文化活动。深圳现有图书馆2000多个,今年破土动工的深圳中心书城是深圳的第三座书城,也将是世界上营业面积最大的书城。每一年一次的“深圳读书月”如今已是第五届,参加人数多达数百万。据统计,深圳人均年购书费用已连续15年居全国第一。作为一个新兴的移民城市,深圳市政府在为大量的外来工提供治疗白癜风医院文化服务的进程中,一样出现了很多“深圳制造”:以“大家乐”舞台和大剧院广场为依托,建设广场文化;以“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莲花北住宅小区为模式,建设社区文化;以“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南岭村为标本,建设乡镇文化;以华为、康佳、万科公司为代表,建设企业文化。目前,全市6个区中有3个荣获了“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沙头角还荣获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全市群众文化创作亦年年在“群星奖”等国家级大奖中摘金夺银。仅2003年,便获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两个金奖。2004年11月,全国“4进社区”文化展演在深圳举行,取得金奖的深圳社区文化节目倍受观众爱好。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在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方面也有很多“深圳制造”的“实验”。如2004年在深圳举行的“埃及文化周”“德国纽伦堡文化周”和在埃及、阿尔及利亚举行的“中华文化北非行――深圳文化周”。……我们逼真地看到――曾被指为“文化沙漠”的深圳,如今已是一片文化的绿洲。文博会期间,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全面考察了深圳文化发展情况,了解了这一个个“深圳制造”后,认为深圳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大众文化建设及对外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都有成功探索,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全国文化建设作出示范。又是一年春来早。我们期待,在深圳这片文化的“试验田”里,播种更多春季的故事,收获更多“深圳制造”的文化硕果。□相干链接深圳文化关键词三份纲领文件2004年3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召开实行“文化立市”战略工作会议,为确保文化立市战略的全面实行,制定了《深圳市实行文化立市战略发展纲领》《深圳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配套经济政策》和《深圳市实行文化立市战略空间发展规划》。3张城市名片在实行文化立市的战略中,深圳提出要建设“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深圳现有图书馆2000多座,人均藏书量4.4册,同时,深圳的钢琴教育、培训业和钢琴销售量都居全国之首,设计行业在全国乃至亚洲都具有领先和引导优势。建设“两城一都”就是要将深圳的相对优势变成绝对优势,打造城市的3张名片。三个团体成立2004年6月22日、6月28日,深圳市广电团体、深圳市发行团体前后成立。至此,完成了3大团体(深圳报业团体已于2002年成立)的组建。3大改革亮点深圳实行文化立市、深圳歌舞团改制和报业团体体制改革引发中央关注,被中央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选入《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选编》第一辑。3大文化活动品牌深圳读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书月、大剧院艺术节、鹏城金秋艺术节是深圳越办越红火的3大著名文化品牌。每一年11月的读书月,被誉为“深圳首创”,深圳大剧院艺术节以“宏扬高雅艺术”为主题,两年一届的鹏城金秋艺术节则是深圳群众文化的盛会。3十亿元投入文化设施近年来深圳投资近30亿元兴修文化基础设施,包括文化中心(音乐厅、中心图书馆)、新博物馆、电视中心、少年宫、深圳书城中心城等。这些文化设施将与上世纪80年代的“八大文化设施”和90年代的“新八大文化设施”一同为深圳的各种文化活动提供广阔的舞台。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