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有窦性心动过缓,建议进一步完善心功能检查,防止颅脑手术治疗中出现心脏骤停可能……”在神经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医生办公室里,心内科专家这样说道。
60多岁的陈大叔一直是家里的健康标杆,但最近几年,他的眼睛逐渐出现持续性左眼睑下垂。直到眼睑完全下垂,不能自主睁开并出现复视现象,他才引起重视,前来惠州三院神经医学中心门诊就诊。
经检查,陈大叔的脑子里长了个肿物,初步诊断是脑膜瘤!
这个肿瘤的位置特殊,结构复杂,随着体积逐渐变大,已经压迫到视神经,影响到了大脑功能,如不及时处理,肿瘤疯狂生长,将压迫重要神经组织,危及生命!
鉴于疾病的特殊性,科室常规组织召开了全院多学科协作诊疗(MDT),综合各学科的建议,制定出最优的治疗方案。
何为MDT?MDT(多学科协作诊疗)是指临床多学科,通常是两个以上的相关学科组成的诊疗团队,以循证医学理念为引导,以MDT为整合平台,以多中心的随机临床研究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模式,医院现有的资源,为更多的病人实现合理的、综合的、个体化治疗的诊疗模式。
考虑到患者存在窦性心动过缓,为避免手术过程中出现心脏骤停,专家们一致建议“心脑同治”,摘除肿瘤。于是,神经外科与心内科的紧密合作开始了。
在心内科的协助下,患者顺利完成了心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冠心病。心内科专家为其放置了心脏起搏器,为颅脑手术做好充足准备。
很快地,李雪松医疗团队在多个学科的协助下,顺利为患者施行开颅海绵窦+鞍区和岩斜区肿瘤切除术。
李雪松博士为患者手术中
据悉,此例手术非常复杂!手术难度极大!肿瘤把双侧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包裹其中,向前达眶上裂、蝶骨嵴内,前床突及视神经管,中间部分侵袭双侧海绵窦及鞍区,完全将左侧颈内动脉、滑车神经、动眼神经、三叉神经1、2支及外展神经包裹,右侧海绵窦大部侵袭,把垂体向右上推移,向后达岩尖与上斜坡,与基底动脉顶部、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关系密切。更为重要的是肿瘤血供很丰富,增加了手术难度!
术前,为了充分地了解肿瘤大小、形态、位置及毗邻组织,方便制订手术计划和术前沟通,李雪松医疗团队打印了1:1的3D模型,并在实验室对手术入路涉及到的颅底结构进行解剖教学和演示。
术前3D打印模型
手术釆用左侧改良扩大翼点入路,应用神经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配合使用超吸,顺利将肿瘤切除。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术后第二天,患者就从ICU转回普通病房,语言表达清晰,视力障碍较前缓解,四肢活动良好,复查CT创面干净无渗血。接下来将进一步与心内科探讨,是否需转至心内科进行专科治疗。
术前术后CT对比图
神经医学中心李雪松主任提到,每一个疑难复杂病例的成功诊疗,都是一次与疾病抗争的战斗,凝聚着医疗团队的协作与奉献精神,也是医患同心的具体体现。由于患者术前有明显的窦缓,心内科同事协助做了冠脉造影并放了临时心脏起博器,确保手术安全;麻醉科及手术室的同事全程跟进,保障手术顺利实施;颅底组医生和助手完成了术后颅底修复和重建工作,一直忙到凌晨;重症组同事协助术后评估和管理工作……
李雪松主任还说,我们一直提倡多学科协作诊疗,因为它已成为国际医学领域重要的医学模式之一,其目的是使传统的个体式、经验式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小组协作、决策模式,医院的专业水平,进一步推动多学科交叉发展,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惠州三院就诊预约电话
-!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