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老班长心中的好母亲人民资讯

文章来源:搅团   发布时间:2024/9/19 13:31:51   点击数:
  朋友网名“老班长”,真名“杜合兵”,老西安,农村娃,当过十三年兵,今年55岁,从事旅游工作,也是西安自媒体人,一名“网红”。一说到99岁的老母亲王好贤,他脸上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母亲太好了,绝对是一个好人!”“老班长”的母亲,年生于西安市高陵农村,经人介绍,和父亲结婚后,生育了十个子女,除了两个不幸夭折,她抚养八个子女长大成人,在缺吃少穿的农村,实属不易。父亲离世早,去世的时候,母亲才五十岁,家中最小的“老班长”才六岁,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母亲是个不一样的人。她,做人善良,勤奋朴实。母亲耕种的自留地,在全村长得最好,她辛勤浇水施肥,锄地除草,从不喊累。寒冬腊月,她推着独轮车拉粪上肥,这只有农村男人干的活,她不退缩。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她爱土地、爱庄稼如自己的生命,起早贪黑,宁肯不吃饭不喝水,也要把庄稼侍弄好。看到沉甸甸的谷穗和金灿灿的麦子,她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劳动的喜悦,丰收的幸福,让她忘记了生活的不易。她,热爱读书,注重教育。母亲虽大字不识一个,但她让自己的孩子从小都要好好读书,并把大姐、大哥供养着上了大学,这在农村已经很不容易了。母亲虽然不会写文章,但她记忆力很强,会讲故事、说文章,经常在田间炕头给孩子们讲说。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母亲还带领子女做家务、种庄稼,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读懂人生这本“大书”。她,诚信第一,救济弱者。母亲很仗义,有着男人的勇气和胆量。别人车上掉下的东西、走丢的一头大黑猪,她都教育子女“完璧归赵”,从不沾这些小便宜。赶路口渴的农人上门借水,她笑脸相迎,有时还会泡上茶水,分文不收;就是有个苹果,她也舍不得吃,分成小块,送给村里的老人,略表孝心。过去给国家交公粮,母亲总是村里第一个把最好的粮食上缴,她经常教育孩子们“吃亏是福”。母亲,从不闲言碎语说东道西,看重邻里和睦。她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种庄稼、擀面条、包饺子、打搅团、压饸烙上,农闲之余,她还做饭洗衣,织毛衣做鞋垫,九十多岁还认真地缝香包、剪窗花,送给晚辈。母亲一辈子含辛茹苦,六十岁时,把她最心疼的小儿子杜合兵送到了军营,教育他“好男儿志在四方”,多年后,便有了“老班长”这一雅号。母亲,最懂生活,以身作则,受人尊重,粗茶谈饭,知足常乐。她留给儿女许多精神财富,树立了良好的家风,教会孩子们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处事。“老班长”退伍后,在西安成家立业,还把老母亲接到西安家中一起生活,照顾老人的衣食起居。每逢节假日,都带着老母亲开心游玩。有一次,老母亲在公园锻炼时不慎摔倒,老班长得医院检查治疗。老人上下楼不方便,老班长背上母亲上了六楼。人上了年纪,身体时有不适,老班长和家人悉心照料,使老人晚年感受到了天伦之乐。家中不光老班长是个“大孝子”,其他兄妹个个孝敬老人。去年,68岁的大儿子,在母亲节前夕给98岁的老母亲跳舞,逗母亲开心。作为自媒体人的老班长,把这温馨的画面录了下来发到网上,引起央视新闻频道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lctx/14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